《驿路梨花》听课学习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12 13:21 栏目:教师文章 作者: 钱清镇中学 点击量:9402   【公开】

在杨汛实验中学听了四位90学时的学员的《驿路梨花》的教学展示,参加了学员们的集体评课,尤其是听了教研员徐老师的点评小结后,深有感触,获益良多。

一、问题设计要寻找学生的“最近切入点”,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的设计问题,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精彩有趣的引导是学生准确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是激活思维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

 这篇文章是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是要表现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从这个认识出发,在教学中朱老师设计了“学生自读——提问——精读——回答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型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不在于按部就班地筹划“导入——展开——收束”等环节,也不在于板书、课件等形式,而在于能否从文本中提练出几个富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阅读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阅读理解和思维发展过程。一般而言,阅读课堂教学中耗时最多的就是师生围绕文本解读进行的问答,而问答活动的收效如何,首先起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从阅读的本质来看,有效的阅读也在于文本激活了读者的主体知识和情感思维。使读者产生了问题,从而进入沉思的过程。可以说,一节阅读课如果没有问题,他就没有存在的价值,问题的设计是阅读教学设计的中枢环节。

 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精彩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理清”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教学中朱老师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进而明确本文的中心。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指明一位学生读一至八自然段,请同学思考:“我们在是什么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 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通过仔细读书就能形成自己的概括。但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为下面的问题铺设了台阶。接着,我请同学默读八至十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的”?通过阅读,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得比较全面,而且积极性也很高。这时我意识到,时刻抓住文本就能使学生的读书、思考以及回答都有的放矢,不会天马行空,这样就避免盲目浪费时间,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所设问题要由浅入深

 问题设计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目的。在学习驿路梨花这课时,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这个问题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朱老师这样提出了几个问题:

 1.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基础,学生在回答这道问题时兴趣极高,但他们的回答过于肤浅。有的说是“瑶族老人”,有的说是“梨花姑娘”,有的说是“哈尼小姑娘”,有的说是“雷锋叔叔”。他们的回答都缺乏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时我请他们回答为什么这么说,并提示学生“你怎么理解‘主人’的含义”。经过大家的探讨研究,最终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答案:小茅屋的主人是所有建造者和照管者。看着学生兴趣高昂的样子,我顺势又给出两道思考题:

 2.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文题为何用”驿路梨花” 为题,而不以”小茅屋的主人”为题?

 这样问题就由浅入深,渐渐过渡到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小说阅读要以学习语言和技法为重点

 教学展示中胡柳青老师选择了以写作借鉴为重点的教法,也举了一个仿写的事例。我很赞成这样的教学目的,但对其讲座式的教法不敢苟同——知识点讲解过深也过多了。如果让我来设计的话,我会在让学生明白了小说的倒叙插叙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文章标题和结尾的妙处后,留15分钟,投出这样一个故事梗概:深秋的一天,大雾弥漫,“我”习惯的早早到校,却发现有两根日光灯没亮,昏暗的一个早自修就这样过去了。可第二天到校时,却发现所有日光灯全亮了。课间调查,班主任、总务处领导、班级里经常做好事的劳动委员都说不是他们修的,看着整个教室明亮的荧光,我不禁想到:“荧光满教室”。然后让学生们思考5分钟,互相探讨5分钟:怎样开头?怎样以“谁修的灯”为线索设置悬念和误会?怎样结尾?随后作为课外作业去写,学习课文的这些写法。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改理念,使我认识到应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才会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和运用的能力为重点,避免将人文性凌驾于工具性之上。而侧重人文性教学的语文课一定是得不偿失的。“语文”应是语言和文字的学科,重在学习语言。为此上课前我们应深刻的思考、分析他们的兴趣所在的同时,紧紧扣住语文学习的根本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问题标题:
问题详细:

请注明账号密码,并附上该问题所在页的对应链接地址!

*问题所在:

全部市

全部区

学校

*姓名:
*身份:
*联系方式:
*邮箱:
*验证码:
换一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