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专区 教师文章

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 2020-10-30 08:51
  • 阅读 10023
分享到:

——评秋瑾小学江雪琴老师《蝴蝶的家》智慧课堂

 

◆ 柯桥区秋瑾小学  俞东江

 

江雪琴老师在“天天智慧课堂”执教的《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上年级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提问”。

“提问”,似乎人人都会,从小就会提问。但阅读课中的提问就没这么简单了。学生读完一篇课文,的确能提出不少问题。可仔细辨别,会发现这些问题大多是围绕课文(故事)内容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因为课文中有直接的明显的答案;有的问题毫无边际,根本不是这节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没多少价值。

在众多的问题中,还要学会给问题分类,这也是个“难题”。我们阅读文章一般都是思考三类问题: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写法)、为什么写?(中心、意图、情感等)。哪些问题属于内容,哪些问题属于写法,哪些问题属于情感?对四年级的小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下能讲清楚的。

问题分好类了,还得精选问题。一节课不可能解决一堆问题。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值得思考,哪些问题能牵一发动全身,这些对大人来说都有难度,更何况是小学生。

有难度怎么办?就要化解难度。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内容外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分类的类别。这些环节,教师心里要“有数”,在这些环节当中,教师语速要慢,要有耐心,要讲到点子上。“蜻蜓点水”,学生就没印象,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不实际”“不真实”“不自然”。

因此,江老师的课设计了四个板块:①围绕题目提问;②围绕词语提问;③围绕课文提问;④解决一个问题。一是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这仅限于“内容”类的提问;二是在第三个板块中,给学生提供“写法”“感受”类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分类,打开学生提问的思路和视野;三是在第四个板块中重点解决精选出的一个问题,重点通过两个自然的阅读解决这一个问题。问题解决后,快下课了,不要忘记再问问学生还有问题要问吗?看看学生的问题质量有没有提升,有没有除内容外的问题产生。既是检查学生能不能提出新问题,也是希望学生能否提出“内容”之外的问题。

纵观整堂课,始终围绕着“问题”在展开。倘若每堂课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进课堂(进课文),带着问题出课堂”,那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对学生来说,每堂课都是“新”的,每堂课都在“探索”。倘若学生都学会了提问,提出的问题有各种类别,能分辨出有价值的问题,那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是很强大的。

引导学生提问,当然是需要鼓励的。教师要鼓励敢于发问,不怕问题多,就怕没问题。对提问多的孩子,要鼓励他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提问少,不提问的孩子,要鼓励他专心阅读、动脑思考;对有价值的问题,要显示出来、展示出来,告诉学生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当然,这都不是一节语文课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学了一个单元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长期地研究与实践。

说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江雪琴的这堂课可谓“恰到好处”。不追求次数多、花样多,而追求恰到好处地应用。例如指名读词语,江老师采用了“抢答器”和“随机挑人”(各一次)。学生做作业本第一题,采用“计时器”,给学生30秒,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自己用平板拍照上传,教师及时反馈。给问题分类时,教师直接在白板上写序号。后面还使用了“弹幕”功能。对语文课来讲,技术的应用是其次,不能喧宾夺主,技术永远是教学的辅助。恰到好处地应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锦上添花!

上一篇:互动课堂,“翻转”常规教学活动 下一篇: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