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安昌古镇研学游
- 2020-05-11 22:17
- 阅读 4984
这次在安昌古镇进行了研学游,我了解了绍兴的桥文化、水文化、酱香文化,我学到了很多……
1.探访仁昌酱园,了解酱文化
这次去了古镇中的一个老酱园——仁昌酱园。我了解到制作酱油有几大步骤:1、用玉米、黄豆和小麦制作为麦饼。2、麦饼与盐水相结合并捣浆。3、将浆放入缸中,日晒六个月,晒时还要不停地用棍子在缸中捣浆。4、将浆液灌入布袋中,并压榨布袋,流出的浆液才叫酱油。接着,我又参观了制作酱油的器具,器具各式各样。随后,我来到了晒浆的现场,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一缸又一缸的酱料在太阳底下暴晒着,我仿佛又看到了酱缸在春光烂漫时、烈日暴晒时、秋雨绵绵时、雪花飞舞时的场景。
但我心中又起了疑问:“为什么有一种酱油叫母子酱油?”这时,旁边的电视也讲到了它们的区别:“1、母子酱的原料是面粉和黄豆。2、做成的面饼还要发酵。3、面饼发酵前放的不是水,而是加入普通的酱油。4、母子酱产量低,春发酵、夏暴晒、秋压浆、冬出缸。”看完后,我的疑惑随之被解开。我想:“因为引子不是水,是普通的酱油,所以才叫母子酱油的吧!”
参观结束后,我还特别买了几瓶母子酱油带回家尝一尝。
2.用舌尖感受安昌古镇
参观完仁昌酱园后,街上琳琅满目的美食吸引了我的注意:酥脆的臭豆腐,肥美多汁的干菜扣肉,甘甜的糖葫芦……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赶紧去买了几串臭豆腐来尝尝,一拿起臭豆腐,嘴巴顾不上烫,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软的,特有的香味涌入味蕾,多吃几块,“闻着臭,吃着香”,这样的感觉真的是人间美味呀!
走在路上,嘴巴里还有着臭豆腐的醇香,我突然发现有一种油炸的面团,很多摊位里都和臭豆腐一起出场,闻着香味十足。我到了一个阿婆的摊前,询问阿婆。阿婆告诉我,这叫“油灯盏”,是用白萝卜、胡萝卜、雪菜,再配上面粉、鸡蛋和葱花,调成面糊,然后将面糊放在特制的油灯盏里下油锅炸成型而成的食品。尝起来外焦里嫩,萝卜丝与雪菜组合成特有的鲜味。此时,我突然有点愧疚,身为绍兴人,居然都不知道这些传统的美食,愧疚呀!
“黄酒奶茶、黄酒补丁、黄酒棒冰,你值得拥有!”我寻着这喊声,找到了售卖黄酒奶茶的店,买一杯黄酒奶茶,闻一闻,带着黄酒的醇香,尝一口,又有新西兰奶茶的香味,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喝着奶茶,我想到,不是只有传统食品才能传承,我们还可以将传统进行创新,这样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走在安昌古镇,除了这是美食外,最经典的,还是酱香食品了。只见河边一串串的手工香肠、酱鸭、酱鱼干、酱鸽子、酱猪耳等,这条河边都是这样的酱香实物,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大家不约而同用相机、手机拍摄。有时间的游客,还会在河边的饭店享受美食,点一盘酱鱼干,再来只酱鸭,配上黄酒,这滋味是最好不过了。
3.探索桥文化、水文化
绍兴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河道。河上架着各式各样的桥,安昌古镇一共有17座桥,分别是:高桥、益市桥、永安桥、新安桥、颖安桥、庆安桥、普安桥、广济桥、水阁桥、宁安桥、魏公桥、清风第一桥、瑞安桥、清墩江桥、安吉桥、金家桥、利市桥。景区为了让游客了解这些桥,贴心地在门口立了一块超大的广告牌,把所有的桥名以及相关的经典传说等放在上面。
走一走古镇的桥,桥上长满了不知名的藤,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意。有些桥长,好似西湖的白玉长堤,有些桥小巧,透露着小家碧玉的感觉。漫步桥上,你会看到有一些货郎,在不断吆喝,兜售一些小玩意,感觉就像回到了几十年前。桥下流水悠悠,不时有乌篷船化过,桥上的你在看风景,乌篷船里的游客也在看风景,不知是谁成了谁的景。
4.寻找古镇的年味
临近春节,古镇的年味也越来也浓。一进景区,门口“安昌腊月美食多,万一胖了,体重满一百减二十”的对联十分幽默,紧随其后的是“胡吃海塞,放开了吃。都尝一尝,吃到八分饱,腊肠来一根,扯白糖适合你。”这些对联,一幅比一幅幽默,含蓄地展示了众多美食。
安昌的年味可不止这些,还有随处可见的春联和大红灯笼,仿佛给古镇添上了红彤彤的外衣,充满了喜庆。同时,安昌还在举办腊月风情节,比如水上集市、传统展示、春联送万家、祝福队伍巡游、戏曲展示,每天的活动都排的满满当当。当你置身于古镇,那浓浓的年味,就弥漫在咿呀飘过的乌篷船、穿梭于老街深处的酱腊香里、在绍兴师爷轻摇扇声中、旋转在越剧随风波动的水袖中……
这次安昌古镇研学游之中,我参观了仁昌酱园,了解了酱油的制作方法。品尝了古镇传统的、创新的各种美食。还探寻了古镇中那一座座古老的石桥,了解了古桥的各种传说。还参与了腊月风情节的各种活动。这次探寻,让我对古镇多了份了解,也多了好奇,我想再和小伙伴一起,去更多地了解古镇,了解古镇中蕴含的各种文化。
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 六(3)班 金添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