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纺城小学:关注建模,提升学生思维力
- 2019-06-06 13:26
- 阅读 5835
——石柳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2019年6月3日,石柳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开展柯桥区第二轮“名师工作室”优秀课例天天展示活动。活动在中国轻纺城小学新校区如期开播,本次课例展示由工作室年轻成员李颖琳老师和四(11)班的同学们合作完成《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两端都栽”的情况进行。李老师整节课有序深入,层层展开,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首先,李老师充分让学生们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一开课,她就以人人都具备的“手”开始,从数手指头与间隔,进而转化成树与间隔,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
接着,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通过给出设计要求,放手同桌合作,引导学生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然后,李老师的课堂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理解信息—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最后,李老师的练习设计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李老师主要做了这件事:她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通过每个生活实例的分析与解决,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李老师对于教学技术应用的娴熟。她借助“互动课堂”这个平台,巧妙地把其中的技术结合到课堂中,如拍照上传,随机挑人,微视频、小组评价,计时器等等,让原本过于严肃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
(中国轻纺城小学 石柳)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