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充满诗意,让教育弥满芳香
- 2019-03-01 10:13
- 阅读 4601
----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寒假中我拜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感受颇深。此书精选了他的67篇教育随笔,肖教授文字功夫好,表达凝练而雅致;更重要的是,他视野开阔,对教育的关注,完整而又独特,能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多彩的教育世界。读完全书的那一刻,我内心油然升起了一种信念——让生活充满诗意,让教育弥满芳香。
一、让生活充满诗意
以前的我,“诗意”是“花非花,雾非雾”;“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诗意的生活”是 “留得残荷听雨声”。作为一名多年在山区的老教师,每日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何来“诗意”,更别说“诗意的生活”。当看见肖教授在“生命的境界”中说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这句话时,我明白离我们远去的是一种叫“情怀”的东西,所谓的“诗意”并不是那如诗的意境和诗般的美丽,它是我们生活的点滴,生活中接触的鲜活个体,入眼的画面和响之耳畔的声音。
校园、走廊中一声声“老师好!”奏响有序的铃声,课堂上学生机智的答案,学生发自内心的纯真笑脸,校园内春发冬睡的花、木┅┅原来,校园、学生、老师这些都是构成“诗意”的最佳材料,“诗意”与我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就在我们的转身之间。
做充满诗意的教师,我要先学会诗意地生活。我想诗意地生活,应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意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诗意地生活,就是假期中,品一杯热茶,捧一本书籍。
我要用阳光般的情怀去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一定会有智慧之光如诗歌般生生不息的闪现,一定会有动人的旋律响彻孩子们明丽的心空。徜徉于诗意的憧憬之中,我要读自己爱读的书,丰富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澄明,如水通彻。我要永保一颗善感的心,让我的心灵充满诗意,以自己的诗意感染那些天真雅嫩的生命,让他们在如花的岁月感受人生的美好,为未来生活打下亮丽的底色,让生活充满诗意!
二、让教育弥满芳香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让教育弥满芳香。
首先教师要学会创新。在我看来,学会创新,在这个崇尚个性,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极为可贵。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潜质需要教师的开发,也需要生命个体的自我挖掘。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成长,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所以,我们的课堂若洋溢着温暖,学生也就感受到温暖,只有当老师受到尊重,他们才可能去尊重学生;只有当老师有了希望和信心,他们才能把希望和信心带给学生。
教师要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探究,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同时,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益于创造课堂教学艺术。教师有个性才能有课堂教学的艺术。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教育者用智慧去唤醒理智,教师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思考的空间,要有尝试创新的精神,在我镇农村小学尝试探究中挑战自己的价值观,让智慧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让教育弥满芳香。
还记得书的封面上有几句深刻隽永的话,其中一句还历历在目“一个有情趣的教师,他们做人不会枯燥,讲课也不会干涩,并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从当下开始,我会将努力着成为这样一名具有诗意生活的优秀教师。
朱家坞完小 朱员娥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