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千课万人”小学美术“开放·融合”主题式学习研讨观摩会
- 2018-04-08 13:23
- 阅读 11024
3月24日—26日,“千课万人”小学美术“开放·融合”主题研讨观摩会在杭州举行,我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短短三天,信息量却惊人的大,报告、讲座、观课,连晚上的时间都丝毫没机会“浪费”。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最具实用性的当然是观课的环节。每一堂课都是执教老师对自己所认为的“开放·融合”的诠释,既然是“自己所认为的”,则肯定无法规避个人视角所带来的局限性,所以说每堂课都无法完美。但,每堂课又蕴含着教师个人对“开放·融合”的思索与探索,甚至是大胆尝试与首次实验,所以说,每堂课都倚靠了不同的视角,独一无二。 《走!出发火星!》,光是听到课的名字就让我好奇不已,我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堂课会怎样进行、这堂课究竟要表现什么……
这堂课的执教者是台湾台北市大安区龙安国小的教师谢沅芷老师,因为这节课有很多不确定性,课堂中的生成比比皆是。可每次学生那些出人意料的反应或者稀奇古怪的想法总能被谢老师的智慧化解,这种智慧饱含了一位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尊重与理解,那么平实,细细体味竟颇具哲思。
课中的知识点被教师柔化成一项项任务,任务要求是有弹性的。如:第一项任务是将研究出纸材的特性与立体搭建的方式,谢老师先展示了一些立体建筑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分析搭建?谢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尝试,并进行发散思维的引导,利用不同的纸材,以卡榫、柱形等方式站立并相互连接,在作业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作品的条件下与小组伙伴合作组成大作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样是来自台湾的张世玚老师执教的《城市之光》这节课令我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阿玚老师设置了惊喜包抽抽乐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事先规划与盲剪两种不同的制作效果。阿玚老师的美术课堂生动有趣,这离不开他在课堂上的巧妙提问,例如“哪里怪怪的?”“你想住在里面吗?”等等,都是设身处地的提问,体现了美术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尊重孩子的心理,将有趣的艺术带到孩子的身边。
沈中良老师和章静静老师的《十里红妆》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独特的审美判断,对十里红妆的欣赏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作品装置和水墨表现,表达对中国婚嫁习俗的美好想象与理解。
尹少淳教授的主题式学习解析讲座,介绍了主题式学习的内涵、分类、作用、特点,以及相关概念的辨析。在讲座中尹教授讲到主题式学习具有自己的程序和方法,与同题取向的学习可能是两套体系,但存在交集。两者之间在取向上依然存在区别,主题式学习更在乎从有效地方式帮助学生统整合理解知识,而问题取向的学习则更在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主题式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参加这次千课万人研讨观摩会,浸润在这样专业的研究氛围中,我感到精神饱满,真的不虚此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这次学习经历和收获,在大师的开启和携领下,我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丁鱼燕 钱怡怡)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