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专区 教师文章

“蹲”下来的高度

  • 2016-12-14 15:07
  • 阅读 4354
分享到:

开学后的一天早上,我随着一群一年级寄宿新生走进餐厅。他们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正准备去食堂吃早餐。这时,一位胖墩墩的男孩子天真地问走在前面的生活老师:“老师,我们现在去吃的是早饭还是中饭?”旁边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子转过头去,笑嘻嘻地对同伴说:“大概是早饭吧?中饭没那么早。”……听着两个男孩天真的问答,我不禁被他俩稚气的话语逗笑了。

在绝大部分成人眼里,“早上起来吃的是早饭”这一生活常识是幼儿园小朋友也知道的事,更不用说小学生了。可是,这仅仅是成人的想当然。由此我想到了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它不仅仅要求我们在与学生交谈时,能蹲下身躯,平视学生,和他们平等地交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需在哪些方面“蹲”下来,“蹲”到怎样的高度呢?

一、    把知识水平“蹲”到与学生相近的高度。

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有时往往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是幼稚的,令人感到可笑的问题。有时可能会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是知识的已知者,站在教师的知识高度看学生的学习,必然会造成交流的障碍。这时,就需要老师把自己的知识水平“蹲”到和学生差不多的高度,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看问题,你会发现原本幼稚可笑的问题并不幼稚,也不可笑,这是孩子对世界真实而勇敢地触摸。你还会觉得在老师眼中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

记得上完《赵州桥》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学生给赵州桥设计一句广告语。在我想来,学生已理解了课文,编一句广告词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可第二天一看作业,发现有的学生从课文中摘了几句,有的学生竟然写着:“看赵州桥不用钱,大家快来看。”总算有几个学生的广告语设计得还不错,可一问,却是家长帮的忙。后来反思这项作业,觉得对于一个刚上完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虽然平时在电视中接触了不少广告语,可毕竟不会运用,更谈不上设计精妙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完成这样一项作业,的确是有点勉为其难了。

二、    把思维方式“蹲”到与学生相似的高度。

让自己的思维“蹲”下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学生会喜欢什么,会怎样去思考,又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要有所做,有所见,才能有所感,有所思,进而有所知。因此,在教学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看看感性的画面,动手做一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六张小纸片,分别代表六匹马,请学生动手摆一摆,在齐威王不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情况下,孙膑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胜算有多大。学生动手一摆,发现原来只有一场胜算的可能,从而对孙膑的足智多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敦煌莫高窟》时,我相信学生对敦煌壁画的面积大有所感知,但到底大到怎样的程度,心中并不清楚。为此,我请学生动手算一算:我们的教室大概50m2左右,45000 m2相当于多少间教室的面积?学生马上算出来了,敦煌壁画的面积相当于900间教室那么大。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

三、    把心理年龄“蹲”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

把心理年龄“蹲”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就要求教师拥有一颗童心。拥有童心,才能唤起童心的共鸣,才能读懂童心,与学生融为一体,自然也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在一年级学习《影子》这篇课文前,我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去玩踩影子的游戏。看孩子们玩得高兴,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孩子们看到我的加入,玩得更起劲了。傍晚的一句话日记中,许多学生都写下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踩影子这件事。前一阵子,学生迷上了杨红樱的书。一开始,我比较反感:放着这么多的好书不看,偏偏在这种书上浪费时间。偶然有一次,我翻阅了其中一本,发现写得还真不错,难怪学生那么爱看。于是我改变看法,主动向学生借书看,有空时一起说说文中的精彩之处。现在,学生有了什么新书,总是不忘向我推荐,班级学生爱看书的好习惯已逐渐养成。我发现,拥有童心,使我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

四、    把师道尊严“蹲”到学生可接受的高度。

在传统观念里,师道尊严就代表着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严厉,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这样才可以维护教师的尊严,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敬则服,畏则从,如此为师,才是得道”。其实,这样一来,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老师自己也觉得活得太累。

让师道尊严“蹲”下来,首先要求教师做回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在课堂上讲错了,学生大胆指出时,我们不必为此而勃然大怒,遮遮掩掩。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同时微笑着感谢那位学生,这样做,并不会失去教师的尊严。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无法解答时,我们尽管坦诚地告知学生:这题我也不会。让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请教别人,共同想办法解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样做,学生并不会因此而认为你无知。

适当地放下师道尊严,要求教师拥有一颗爱生之心。当学生因病而靠在桌上时,我们微笑着递上一杯热茶,轻轻地摸一摸他的额头;当学生跑步出操鞋带松了时,我们能微笑着向他招招手,并弯弯腰,细心地为他系好鞋带……只有老师心中充满爱意,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

蹲下来看学生,你会发现这时的世界很精彩,教育的空间更广阔,我们也更能享受到教育的成功。


上一篇:身为人师“赢”什么 下一篇: 圈点批注,让思考留痕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