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朱胜阳

  发布时间:2018-06-06 13:47 栏目:教师文章 作者: 绍兴市柯桥区管墅小学 点击量:6683   【公开】

朱胜阳: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小学语文教师》月度人物,《教师博览》签约作者,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2009年创办“颜颜爸爸故事会” (“颜颜”是朱胜阳女儿的小名),长期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向家长和老师推广亲子阅读、班级阅读的理念和方法。20149月,在“荔枝FM”创建“颜颜爸爸故事会”网络电台,坚持每天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短短一个半月,“颜颜爸爸故事会”电台的节目点播总数已突破20000次。


4568620347007851086.jpg

 

朱胜阳:一个小语教师的自我拯救之路

本报记者  高影


    “我想做一名好老师,我想折腾出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金秋十月,浙东运河畔,绍兴万商路边,朱胜阳开始讲述自己“折腾”的故事。而在记者听来,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小语教师自我拯救之路呢。

 
折腾一:讲故事,推广儿童阅读

    
如今,阅读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找任何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谈教育,都绕不过阅读这一块,朱胜阳也不例外。不同的是,16年来,朱胜阳走上了一条儿童阅读推广之路,不仅带领自己班的孩子阅读,而且带领社会上更多人开展儿童阅读。

    
胜阳从小学到师范毕业,整个求学生涯读书不多,为此深以为憾。因此,从他第一天当老师开始,就带领学生背古诗词、看课外书。“那个时候想法很单纯,就是不想让自己的遗憾在学生身上重演。”朱胜阳清楚地记得,被分配到农村完小任教时,他教一个班级的数学,同时兼另一个班的品德课和班主任。尽管不是语文老师,他依然每天带领自己班上的孩子背诵古诗词;为了解决孩子们没有书看的问题,他在家长会上作动员,提议捐款购书:“每人捐出一本书的钱,得到看40多本书的回报。”家长们积极响应,于是《小学生自然百科》、《世界童话名著》等第一批少儿书籍从县城运进了教室。

    
之后,朱胜阳又尝试用“我讲你听”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五年级的学生说《三国演义》是文言文,看起来有点吃力,不是很懂。于是,他决定给学生们讲《三国演义》,一天一回。但学生必须回家先自己读一遍,第二天再听朱老师讲述。这么一来,阅读的障碍扫除了,学生阅读兴趣大大提升。于是,一种新的“我讲你听”评书式的阅读方式产生了。

    
如上只是大众做法,许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朱胜阳的特别之处在于,后来他又走进公园去讲故事了。

    
那时,他刚看了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一书,突发奇想:“能不能到外面讲故事?让自己成为一粒种子,让更多的孩子、家长受益,知道并懂得讲故事可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瓜渚湖畔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来来往往休闲赏景的人多,正吻合朱胜阳的想法。“第一次到这里讲故事,我有些紧张,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晚上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我是霸王龙’反复读了几遍。担心没有观众,冷场,又特意打电话叫朋友带小孩子来捧场。”没想到,在公园里玩耍的小朋友都围过来听他讲故事。从此,不论春夏秋冬,每到周六,瓜渚湖畔的“颜颜爸爸故事会”都会如期而至。

    
颜颜爸爸故事会”吸引了《绍兴晚报》的记者的关注。报道出来后,许多社会人——电台主持人、晚报小记者、警察爷爷、环保志愿者、退休教师……也纷纷加入了讲故事的团队。

    今
9月,朱胜阳在“荔枝FM”网络电台上创建了“颜颜爸爸故事会”电台,开始在网络上给孩子们讲故事。他感觉这种方式更好,不拘泥于场地,故事还可以配乐,像真的电台一样,自己仿佛就是一位主持人。而且收听方便,拿出手机或打开电脑,都可以听故事。

    
自开播以来,“颜颜爸爸故事会”电台的粉丝已经超过80位,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节目播放总数已经超过20000次。看到电脑上自动统计的这些数据,想到“颜颜爸爸故事会”能给小朋友带去快乐,朱胜阳很享受自己的这种“折腾”,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点评:
    
朱胜阳通过讲故事、推广儿童阅读体验到了职业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个阶段的他,在开开心心“折腾”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很纯粹。身为教师的意义和快乐,就在于此。

    
折腾二:为了当好老师,“折腾”自己
    虽
然干得很开心,朱胜阳不认为自己是好老师,因为“我没有获得过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没有评上过省市级先进,没有论文发表……”那个时候,朱胜阳看重的还是来自外界的肯定。

    
2005年,也就是参加工作的第7年,朱胜阳看到比自己年轻的老师都评上了先进,当上了优秀,他受刺激了,当一个 “名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开始“折腾”自己。

    
“折腾”从阅读开始。朱胜阳自嘲说,他师范毕业了还分不清散文和杂文。为了上课更有底气,他开始疯狂地阅读,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看书,晚饭后又一头埋进书堆里,“不如人家聪明,我就跟人家比时间”。从2005年年初到2009年年末,四年里他读了近两百本书,发表了近四十篇文章。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赛课,希望通过赛课成为名师。但他的“名师梦”在此严重受挫,几次赛课接连失利。

    
心有不甘的朱胜阳迷失了方向,加之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状态,他困惑、彷徨、迷茫。他带上女儿,把绍兴知名的越王峥、香炉峰、梅山、府山……爬了个遍,自驾摘遍了绍兴周边各个时节的水果:塘栖枇杷、嵊州桃形李、上虞二都杨梅……甚至开始迷恋上了打麻将,人凑不齐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电影……反正怎么都不让自己“空”下来。

    
三年时间就这样“忙碌”地度过了。回忆往昔,朱胜阳低沉地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憎恶的人,这正是那时我最大的痛苦所在!”

    
折腾了自己三年,朱胜阳厌了,“再也不能这样活”。他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在乎自己是否是学科带头人,不再在乎自己是否是什么先进,也不再在乎自己有没有评上中高级职称。他想明白了,自己毕竟不是为这些荣誉而活。他要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内观、内省,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多看书,多思考课堂,多了解学生,多写些文章。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比什么都重要。”

    
经历一番寒彻骨之后,精神回归的朱胜阳重新出发,又开始“折腾”教育那些事了。

    
记者点评:
    
想当“名师”,朱胜阳疯狂地读书写作,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求之不得后,他消极地“折腾”自己——爬山、摘果子、打麻将、看电影。其本质都是为了追求外界的、他人的认可。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活之后,他才完成了从追求外界认可到实现自我确认的精神跨越,重新获得了心灵的安宁和重新上路的动力、勇气。

    
折腾三:比较课文与原文,找到教学新方向

    
这次,他的着眼点放在了语文教材上。课外阅读固然重要,语文课本身同样不可小觑。课文是语文学习的载体,“学生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研究教材本身,课文必须发挥作用。然而,出乎朱胜阳意料的是,一向令教师们仰止的课文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散文《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思乡”主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上完这篇课文后,朱胜阳总感觉其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不够浓,甚至有些牵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一时又说不上来。

    
课后,朱胜阳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资料,意外地发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原文。课文与原文相比,描写家人和家庭情况的内容都删除了。尤其是母亲告诉“我”少吃糖,“吃糖坏牙”这一段。

    
朱胜阳拿出课文与原文对比解释:“老年时,作者无论是吃什么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的话,想起母亲来,思乡其实最思人。课文删去的正是作者浓浓的思念之情!”教了这么多年书,朱胜阳之前从来没有质疑过教材,总觉得教材选的文章都是最经典的好文章。这一次,他发现自己原来并不一定比编者差。

   
“我不知道教材的编者在选择文章、改动原文时,有着怎样的方法、原则与标准。但就这篇文章的改动来看,无疑是失败的。它破坏了原文的整体结构,失去了原文应有的作品风格。”朱胜阳不再迷信教材了,他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突破教材教参束缚,尝试自己的方法,找到了课文教学的一条新途径。

    
之后,朱胜阳又以《冬阳•童年•骆驼队》、《桂花雨》等课文进行原文与课文的对比教学,效果很好:“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样去玩课文、玩课堂了!”
 
    
 记者点评: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观点已经流行多年,像朱胜阳这样把它落到教学实践的似乎不多。身为教师,如果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只能一味地崇拜名家、遵循教参、服从指令,那就无法体验到职业自豪感和职业尊严。突破教材教参束缚,大胆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课堂有“我”,这同样是一条自我拯救之路。

    
折腾四:走读绍兴,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校园内的“折腾”还没完,朱胜阳又把目光投向了校外。20139月开始,他边忙着研究课文、讲故事,边开始计划筹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读绍兴。一年时间,两个学期,他带着学生走读了鉴湖、浙东运河和古纤道。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可他却乐在其中。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脚就能踏出一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大禹陵、会稽山、舜王庙、兰亭、沈园、鲁迅故居、周恩来故居……而孩子们的双休日不是上补习班,就是“宅”在家里玩电脑,离自然越来越远,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对这里的历史、人文、地理越来越不了解。朱胜阳满怀惋惜地说:“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也不仅仅是在教室里学课本、教材。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这些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应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出于这样的目的,朱胜阳带着学生踏上了“走读绍兴”之旅!

    
第一站,朱胜阳决定带学生去“走读鉴湖”。朱胜阳从小就是喝鉴湖水、玩鉴湖水长大的,但对家门口的鉴湖却知之甚少。在收集资料之前,他不知道鉴湖的名气曾经远远超过西湖,不知道上学路上的那座西跨湖桥竟有千年历史,陆游曾经为它写下‘东西二十里,相望两平桥’的诗句,更不知道绍兴之所以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其实与1800多年前,马臻主持创建鉴湖密不可分……

    
“走读”对象确定了,活动目标也有了,师生们开始忙碌起来:收集与鉴湖有关的民间故事,相关的古诗词,有此有关的诗人的故事;了解鉴湖的由来;认识历史上鉴湖的地位,以及它与绍兴发展的关系;考虑用什么方式出行,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路线怎么确定;出去实地考察时,应带什么东西,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出行时学生要做什么,回来之后要做什么……各种各样的问题扑面而来,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要一一去落实,这就意味着占用了许多休息时间,可他却乐此不疲。

    
出行那天早晨,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早早来到集合地点,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挂个相机,或背个小包,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个个神采飞扬。“我们一起走上西跨湖桥,看着眼前的悠悠鉴水,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傍水多投钓,穿云有负樵。’仿佛已经穿越到陆游的那个时代。同学们纷纷按下快门,用相机留下鉴湖的迷人风光。一些同学甚至拿着采访本,采访了沿岸的本地居民,了解了更多关于鉴湖的故事。”朱胜阳笑了,笑起来一脸的满足感:“这才是孩子真正的样子,真正的童年应该是这样的。”

    
鉴湖回来后,朱胜阳又带领学生整理照片,配图片说明,写感想,出小报,组织“找回鉴湖”摄影赛和作文赛。整个活动马不停蹄,一气呵成,但真的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也让学生对鉴湖、对绍兴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连学生家长都说:之前以为鉴湖就在柯岩风景区那里,想不到真正的鉴湖,主干道东起绍兴亭山,西至湖塘,全长有22.5公里。作为一个绍兴人,今天才知道,真惭愧!

    
第二学期朱胜阳又领着学生“走读”了浙东运河和古纤道。经过两次的实践,他收获了经验和教训:“这两次活动都是只停留在让学生收集资料的层面,少了探究层面的主题的挖掘。这个学期,朱胜阳准备带学生去“老街寻梦”,说这次他要在探究层面多下一些功夫,并且在三年时间,尽可能多的带学生多走读几个地方。

    
记者点评:
    
教育是帮助学生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但教育同时就是当下的生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入生活,这本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样,对教师来说,如果无法把工作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那么教师就很难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教师的自我拯救之路,最终就是把工作视为自己生活的常态——当然不是全部——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

    
手记:我为什么要写朱胜阳

    
从绍兴回来,经常会问自己一句话——我为什么要写朱胜阳。因为他别出心裁的阅读方式?因为他对教材的质疑精神?因为他对教育现状的批判意识?仿佛都是,但又都不足以支撑这个理由。

    
坦率地讲,今天,在许多学校,老师已经没有多少创造性工作的空间了,甚至连班里出个黑板报,主题都是学校规定的。校园外面,整个社会又是那么的浮躁,“丛林法则”成为许多人的生存法宝。

    
他是草根,所有普通教师喜怒哀乐他都有,所有普通教师遇到的大小事情他都曾经历并还在经历着。他的折腾、质疑、思考,他的呐喊、彷徨、迷失,他的挣扎、努力、追求,还有他实现教育自由理想的路径——“折腾”,可以说是千千万万教师的剪影。

    
那句“我想当个好老师”的声音至今在我耳边回荡。朱胜阳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我以为,他的价值就在于,不管社会如何浮躁,不管教育存在多少差强人意,他依然在坚持思考教育教学,依然在寻求突围,依然在以“折腾”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的价值就在于给生活在当下浮躁功利社会的我们一个活出自己的答案。现在,许多教师和朱胜阳当年那样处在迷茫和困顿之中,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朱胜阳的经历告诉我们,窗内窗外,只有你自己。可以拯救你的,唯有自己!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问题标题:
问题详细:

请注明账号密码,并附上该问题所在页的对应链接地址!

*问题所在:

全部市

全部区

学校

*姓名:
*身份:
*联系方式:
*邮箱:
*验证码:
换一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