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专区 教师文章

爱之深沉,说之晦涩——教学反思之《这片土地是深沉的》

  • 2017-04-21 14:26
  • 阅读 3816
分享到:

第十一册语文课本的第四组课文以“爱惜资源,保护地球”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相关文章,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它是一篇演讲稿,作为保护环境主题的文章,特色尤其突出;其次,反复读过几遍,课文立即让我想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艾青“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西雅图又何尝不是呢?

西雅图大量地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转让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特别是,“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所以我是用演说视频导入呢,还是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歌作为引子,亦或是介绍背景来渲染情感,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共鸣?想到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琢磨再三,我选择了视频暖场,以背景介绍的方式渲染气氛,在感情上为同学们做一个铺垫。

在具体教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我抓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去阐述神圣的?”这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脉络,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主次。同时,点出了演讲稿的基本结构。第二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重点让学生讨论“文章的那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潜心默读、圈圈画画文章的第二、三两段,组织交流,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资料引读、配乐朗读、课文填空诵读等各种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第三步,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插入了排比手法的解读,学习演说稿增强气势、增进情感的方法,课堂最后,插入小练笔,通过“河流是我们的血液”的句式结构进行仿写,切身感受“我们与万事万物同属于一个家园”,学生出乎意料地写出了几个不错的句子,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满意的,因此上课也不觉得疲惫。由于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事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所以课堂上学生生的反馈也不错,表现比较好。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了“以读代讲”,重在让学生自己说感悟,甚至直接用“发声”表达自己的感悟。文章之美,并不一定要“说”,而是可以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那些东西自然而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我也期望在教学中能真正做到“以学为主”,不过遗憾的是,在现实操作中可能还是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的引领,没有对每一环节的处理程度有合理的把握,错过了激发、升华学生情感的机会。看来,一堂好的公开课,不仅需要反复研究教案,反复试验课堂实效,还得抛弃教案、抛弃经验、抛弃自我,真正地“跟着学生走”。

说实话,这篇课文有点难,有些晦涩有些深沉。其实,在前期试课的过程中,我总觉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总是不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自己呢也沉在怎么让学生理解的框框里出不来。后来才明白,感受不一定是要说出来的,有的时候“读”反而是表达的最好途径。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因为印第安酋长的一颗热爱土地的美丽灵魂,我们得以读到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的文章,而我又因了一个教育者的缘故,得以在孩子面前将这篇美文进行一场倾心而美丽的诠释,在和学生共同的学习和诵读美文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情感的共鸣,获得了美的感受……


上一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下一篇: 灿烂——从微笑开始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