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专区 教师文章

体验——有效教学的灵魂 ——读《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感

  • 2016-12-14 15:18
  • 阅读 3474
分享到:


近日,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阅读了余文森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一书,感觉此书贴近教学实际,利用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和分析有效教学的各种策略,让人有想一口气读完的感觉。

余教授在书中提出: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而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是增加学习效果和提升学习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学习,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边读边想,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记录如下:

一、开放教学内容,是体验学习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摆花盆的情景:15盆花布置会场,几盆花摆一组,结果能摆几组,还剩下几盆?分东西对学生来说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因此“余数”的意义水到渠成,知识的建构便自主形成了。

二、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记得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我先让学生猜1千米有多长(用从哪里到哪里来描述),又让学生到操场上走100米,数数要走几步,并告诉他们,1千米有10100米那么长,让学生推测一下要走几步。双休日,又让学生在父母陪同下走1千米,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和推理的学习活动,得出了1千米的长度概念,而且人人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这让我更加坚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做”数学。

三、发挥评价作用,是体验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评价时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鼓励学生——我能学。

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亲身经历的“做”,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才符合“以生为本、有效教学”的教学思想。


上一篇:难问题 巧解决 下一篇: 把握时机 践行生本 提高效率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